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下半年,各地財政部門均在緊鑼密鼓朝著年初目標沖刺攻堅。面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收支平衡壓力加大和財政運行風險防范等挑戰,如何以財政之“為”促經濟之“穩”,寫好今年財政工作“后半篇文章”?筆者認為,關鍵是要聚焦“三端”,突出“三子”。
聚焦“收入端”,穩住經濟發展“盤子”。要“穩”字當頭“生財”:要抓稅收,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健全財政、稅務、自然資源、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協調聯動的財稅共治格局,打好收入主動仗;要激活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綜合運用減稅降費、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業擴產擴能、穩崗擴崗,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要拓財源,依法依規加強對重點行業、骨干企業的稅收征管,培育旅游、電力、建筑、批發零售、房地產、金融、制造業等重點行業骨干稅源、優質財源。
聚焦“管理端”,想好財政管理“法子”。要精打細算“理財”:要強化“三保”支出管理,把過“緊日子”作為長期原則,始終將“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放在首要位置,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加強“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完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優化資金申報審批程序;要強化政府采購管理,堅持“無預算不采購、無資金來源不采購”,科學合理確定采購需求;要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加大清理盤活力度,用好“用、售、租、融”四字訣,將資源變資本、閑置變有用、權益變資金、自給變共享;要強化績效管理,堅持“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違規必嚴懲”,推動績效管理由“軟約束”變成“硬杠杠”。
聚焦“風險端”,卸下財政債務“擔子”。要嚴之又嚴“管債”:要嚴守底線紅線,堅持舉債有度、用債有方、還債有源,對債務規模、償債能力、債務率水平等實施動態監控,科學控制債務增長,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嚴防“三保”超支,加強運行監測,常態化開展“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執行監管,發揮財政在資金運行中的追蹤者、監督者、矯正者作用;要嚴抓庫款保障,全面掌握庫款流入、流出、余額總體變動情況,厘清財政往來款項,嚴格控制對外借款,完善按月對賬制度,確保財政資金安全穩健運行。
來源:今日郴州
編輯:鄧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