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4年“數字適老中國行”活動,時間為5月至12月。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時代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老年人群體如何在數字化浪潮中不被落下?“數字適老中國行”活動的啟動,正是對這一社會問題的積極回應,不僅彰顯了國家和社會對于老年群體的人文關懷,更是構建包容性、無障礙的數字社會的一次寶貴實踐。
老齡化和數字化已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而社區作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不僅是他們情感交流的港灣,也是他們接觸數字世界的第一線。社區服務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對于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效率也具有重要意義。
走心調研,精準把脈,首先體現在對老年群體真實需求的深入挖掘上。我們要真正在調查研究中“走心”,就要深入社區、家庭,與老年人面對面交流,耐心傾聽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設備時遇到的困難,認真了解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認知、使用習慣、面臨的障礙等,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問題實質。這種以心交心的方式,讓后續服務方案的制定更加精準有效,真正做到“想老人之想,急老人之急”。
社區家庭,智慧聯動,正逐步成為現實,并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互動模式??梢岳弥悄茉O備和應用程序加強家庭成員與社區的互動,如穿戴健康手環、智能血壓計等,遠程實時監控老人健康狀況,讓子女即便身處異地也能及時了解并參與父母的照護工作。同時,構建智慧社區平臺,整合各類社區資源,提供線上活動報名、信息共享等功能,使家庭成員可突破地理局限,共同參與各類活動。社區還可定期舉辦數字技能培訓,提高老年人的數字技能。
量身定制,個性服務,這一理念尤為重要。老年人作為一個多元化且需求復雜的群體,他們的需求存在著顯著差異。社區在服務中應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基于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健康狀況等因素,提供定制化服務方案,社區可以借助數字化平臺,如建立老年人專屬社交APP或小程序,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精準分類,開發一系列適合老年人的在線興趣小組。針對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社區還可與醫療機構合作,推出遠程健康管理服務,如開展遠程健身課程、慢性病管理計劃、營養膳食指導等。
“數字適老中國行”活動,對于構建老年人友好型社會無疑有深遠影響,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便捷與溫暖,讓科技之光溫暖每一段歲月,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能擁有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
來源:時刻
編輯:鄧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