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時代發展起來的供銷合作社體系,一度因不適應市場競爭經營難以為繼,為農服務的能力水平趕不上時代步伐。近兩年,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以實施“強基強能”工程為突破口深化綜合改革,聚焦為基層“賦權賦能”,全面夯實組織基礎、提升服務能力。目前,湖南有2223個基層社聚點成網,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
“抱團發展”
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大聯盟
在農業生產經營中,存在諸多單獨農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難題,由湖南構建供銷合作社牽頭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大聯盟”,為農民從“種子”到“谷子”“果子”乃至“票子”提供全流程服務。
半月談記者近期在洞庭湖區鄉間采訪時發現,一些攜帶約50公斤肥料或者農藥的無人機在田間地頭“辛勤忙碌”。汨羅市羅江鎮供銷惠農服務中心負責人向鐵青說:“如今的農村,農業無人機維保業務需求大。供銷合作社和我們聯手科技公司合作建立維修點,我們還以維修點為樞紐,聯合‘飛手’建立‘植保飛防大隊’,為縣域內外農田提供社會化服務?!?/p>
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周曉理等人介紹,湖南供銷合作總社力推的“強基強能”工程,關鍵一招就是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大聯盟”。如在“大聯盟”下建立“植保飛防大隊”和維保中心。一個縣里的“植保飛防大隊”,往往擁有近百架農業無人機,一年飛防服務面積達10萬畝。
湖南億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蘇曉洲 攝
在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半月談記者走進湖南億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烘干車間內8臺烘干機正在作業。公司負責人陳帥宇介紹,鼎城區供銷合作社與他合資發展企業,開展稻谷全產業生產、加工社會化服務。“我們共同推進設備升級改造,現在一個工人能同時操作8臺烘干機。下一步,我們計劃共同建設智能烘干中心,精準遠程控制烘干?!?/p>
謝家鋪鎮施家陂村的糧農彭正達說:“我的100多畝早稻,從供種、噴藥、施肥、機耕機收、烘干到10多萬斤早稻谷收購,都使用了供銷合作社和億澤合作提供的社會化服務。農忙的時候,合作社幫我;農閑的時候,我帶著設備參加合作社,出去搞社會化服務,大家都有效益。”
周曉理介紹,供銷合作社推進“強基強能”深化綜合改革,重在從體制機制層面破題。通過出臺規范基層社登記注冊文件,解決困擾多年的基層社登記注冊難題;破除供銷合作社獨資、控股思想,因地制宜選擇鞏固現有、存量擴張、股份合作、自投新建、授權經營“五條路徑”,以少量資金或其他公共資源作為“杠桿”,逐步推動2223個基層社整合當地農資、農機、農業生產服務等經營個體和企業,構建供銷合作社牽頭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大聯盟”,重新激發基層社活力。
“功能疊加”
轉型拓展綜合服務新業態
近年來,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憑借基層點多面廣優勢,加強與銀行、保險、通訊、快遞、農機等行業合作,以“賦權賦能”疊加功能方式提升基層供銷合作社服務能力。
澧縣大堰垱鎮玉圃村種糧大戶王本林今年流轉了715畝土地用來種植雙季稻。他說:“以前這么多地根本忙不過來,現在依托供銷合作社提供的服務,我省了很多事,打算明年繼續擴大耕種面積?!?/p>
“如今供銷合作社和農戶的關系,已從簡單的商品買賣關系,向服務、合作、利益共享關系轉變。”澧縣大堰垱鎮供銷合作社負責人胡合軒介紹,大堰垱鎮供銷合作社除了經營農資,為農戶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還開展土地托管、技術培訓、融資中介、農業保險等各類服務。
在東洞庭湖畔的華容縣萬庾鎮兔湖垸村的供銷合作社,擁有生活超市、農資商店、土特產店,還有一個從事農文旅融合的旅游服務中心。兔湖垸村黨總支書記郭忠培介紹,村供銷合作社流轉了村里的土地,發展藥材、蔬果、水產等優勢產業;為農民提供農資供應、農事服務,還開展生活物資銷售配送、電商物流、金融服務、推薦就業、鄉村旅游、再生資源回收等綜合服務;綜合業務經營紅利由供銷合作社、村集體和村民共享。
長沙縣青山鋪鎮供銷合作社還開辦了農村金融便民服務,代辦村民存貸業務,代繳社保、醫保、水費、電費。
去年以來,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太保產險、平安產險等金融機構創新合作,為基層社“賦權賦能”,深耕金融“下沉市場”。周曉理說,供銷合作社與涉農金融機構雖分屬不同的經濟組織形式,但雙方服務鄉村振興、實現自身發展的目標一致。從實踐來看,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通過做好金融服務疊加的“供銷合作社+”這篇文章,強化了“供銷為農”的能力,成為暢通金融服務農村“最后一公里”的主陣地,有力推動供銷合作社從以往的商貿流通平臺真正向農業綜合服務平臺轉變。
“觸網通電”
培育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
華容縣東山鎮關山村是遠近聞名的“柑橘村”,以前柑橘只能就近銷售價格低,還經常因為滯銷賠本甩賣。關山村供銷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在果園里開網絡直播,與物流公司合作,將皺皮柑運費從每5公斤27元降至6元……這波“操作”下來,關山村皺皮柑銷量越來越大,每畝產值提高到1萬元左右。
岳陽市供銷合作聯社黨委副書記羅海告訴半月談記者,湖南供銷系統充分借助互聯網和電商這兩大“利器”,致力將供銷系統培育成助力鄉村振興的現代流通體系。
在化肥、農藥、種子等供銷合作社經營傳統強項領域,“觸網通電”后的湖南“新供銷”也以全新面貌進入農村市場。
湖南新三湘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聶志軍介紹,湖南供銷建立“湖南供銷農資統一運營指揮中心”,運用前沿技術,整合共享供銷農資儲信息,實現全省農資保價穩供“一盤棋”。同時,打造“巧供網”,面向農戶提供智慧養殖、交易撮合、疫病防治、行情信息等服務。
“平急結合”筑牢保供應急新防線
在臨澧縣太浮鎮陳二鋪社區供銷合作社,陳二鋪社區書記、主任萬元菊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這一帶農村地區30%以上的種子、60%以上的化肥和50%左右的農藥是從供銷合作社購買的?!皯{借網絡集采優勢,供銷合作社銷售的農資不僅質量有保障,價格更低,還可免費配送到家,我們對合作社的農資已經有了依賴?!?/p>
據統計,2023年湖南省供銷系統農資供應量達到277.5萬噸,同比增長11.5%;今年春耕期間,45%硫基復合肥、尿素、硫酸鉀肥批發價同比均下降15%左右。
汨羅市羅江鎮供銷惠農服務中心的農業無人機維?;?蘇曉洲 攝
半月談記者在澧縣、汨羅市、臨澧縣等地看到,隨著供銷系統在農資市場的回歸,測土配方施肥、淡季農資儲備、綠色農資推廣應用試點等助農公益性很強的工作,供銷合作社都擔當了起來。
今年7月以來,強降雨造成湖南多地發生洪澇、山體滑坡等災害,農業生產受損嚴重。在華容縣、湘潭縣等地抗災應急救援和災后重建一線,湖南供銷系統在調配救災物資、服務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湖南供銷系統僅用兩天時間,就緊急調集機插秧苗290畝送至湘潭縣,受災農戶得以“搶救”補種,挽回了大部分損失。
來源:新華社半月談
作者:蘇曉洲 余春生
編輯:張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