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專題
守護國家安全,踐行形策教育
什么是國家安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什么是總體國家安全觀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闡述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內涵、指導思想和貫徹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個內容豐富、開放包容、不斷發展的思想體系,其核心要義可以概括為五大要素和五對關系。
五大要素就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
五對關系就是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10點要求:
一是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
二是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三是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四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五是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六是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
七是堅持把防范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
八是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
九是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十是堅持加強國家安全干部隊伍建設。
國家安全包括哪些領域
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是“總體”,強調大安全理念,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等諸多領域,而且將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動態調整。
來源:君山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張佳玲